松材线虫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时间:2018/12/25 0:12:23 次数:

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原理与特点: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四个因素组成,松树、线虫、天牛、温湿度,只有四者共存才能形成病害,并流行为害。据研究,松材线虫在病树寄主内繁殖,除针叶、球果和树皮中很少发现线虫外,松树的其它部位均有线虫存在。松树感线虫后,松脂减少并很快停止流动,这就给天牛成活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天牛在松树上产卵后,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取食,并进入木质部钻蛀取食。到春天,天牛化蛹时,木材中的线虫向蛹室聚集,待天牛羽化时携带大量的松材线虫从病死树内羽化逸出。松褐天牛羽化后,必需在健康松树的嫩枝上补充营养,以一年生枝条为多。这时由于嫩枝被天牛咬啃后有伤口,线虫就很快从天牛体内逸出,从伤口进入松树,然后线虫在松树体内大量繁殖。据研究,引诱到的松褐天牛分离有65%的天牛成虫携带线虫,携带501一1000条线虫的占23%,1001~5000条的占20%。而且松褐天牛有多次交尾、多次产卵的习性,这样天牛就反复接种线虫到松树上,当线虫在树体内温度适合时,仅需3~4天即可繁殖一代。
        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四个组成因素中,它的发生与否即和寄主植物、病原线虫、媒介昆虫、环境条件是否同时存在适合有密切关系,而且繁殖速度快,发病时间短。因此,在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策略上,主要针对松褐天牛,抓住媒介昆虫这个因索,重点放在"杀天牛"上,要运用综合防治的原理,把各种单项技术因地制宜地组装起来,应充分考虑营林、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在时间上连续性,在空间上多层次,要全方位。
松材线虫是如何传到中国的?
        据分析,松材线虫是随疫区国家的输华木质包装材料被带入中国的。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传播:
        松材线虫的传媒天牛被同时带入中国,天牛羽化飞出后在松树上取食或产卵时将松材线虫传入。
        木质包装材料携带有松材线虫,且带有树皮,由中国的媒介天牛在其中产卵而传播。
        木质包装材料上的松材线虫进入土壤或水中,从松树的根部侵入导致传播。
松材线虫病在我国有哪些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
     ( 1 )传播途径一是自然传播。通过媒介昆虫携带松材线虫传播到邻近的松树。此外,病害还可以通过病株与健康株根部接触、愈合而传播,但这是个别现象,且传播范围有限。二是人为传播。带有松材线虫和传播媒介的病材、病枝及其加工品等通过人工、运输工具等搬运到另一地区。这种传播方式不受自然屏障限制,而且速度快,是最主要、也是最危险的传播方式。
     ( 2 )传播媒介 至目前为止,我国发现能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种类有 5 种: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主要传播媒介)、小灰长角天牛 Acanthocinus griseus 、 台湾长角天牛 A.gundaiensis 、 松纵坑切梢小蠹 Blastophagus piniperda 、 黑翅土白蚁 Odontotermes formosanus 。 此外,国外报道的传播媒介中我国有分布的有:云杉花黑天牛 Monochamus saltuarius 、 褐幽天牛 Ahropalus rusticus 、 短角幽天牛 Spodylis buprestoides 。
松材线虫病、松墨褐天牛和松树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
     ( 1 )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以松树为寄主,离开了松树等寄主植物,线虫和天牛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存活。
     ( 2 )线虫以天牛为媒介,没有天牛等传媒的传播,线虫就无法转移为害。
     ( 3 )线虫使松树树势衰弱,流脂减少或停止,提高了天牛卵及幼虫的成活率,天牛种群增加。
     ( 4 )天牛数量的增加,促进了线虫的进一步扩散。
     ( 5 )天牛、线虫相辅相成不断地相互促进,加快了松林的毁灭。
     ( 6 )带有天牛和线虫的病死木的人为传播和天牛的迁飞,造成新的疫点和新一轮为害。
松材线虫病有哪些寄主?
        松材线虫病寄主种类较多,其中以松属树种为主,亦有少数非松属树种。据报道,在自然条件下感病的有 44 种,人工接种能感病的 14 种,共 62 种(松属 50 种,其它 12 种)。 ( 1 )自然感病( * 为我国已感病寄主,共 9 种): *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 赤松 P.densiflora 、 * 马尾松 P. massoniana 、 * 黄松 P.thunbergii × P.massoniana 、 * 琉球松 P. luchuensis 、 * 白皮松 P.bungeana 、 * 湿地松 P.elliottii 、 * 火炬松 P. taeda 、 * 海岸松 P.pinaster 、 日本五针松 P.parviflora 、 美国五针松 P.strobus 、 光叶松 P.leiophylla 、 多脂松 P.resinosa 、 欧洲黑松 P.nigra ( P. laricira )、 P.montana 、 地中海松 P.halepensis 、 欧洲赤松 P.sylvestris 、 黄山松 P.taiwanensis 、 卡西松 P.khasya 、 美国长叶松 P.palustris 、 萌芽松 P.echinata 、 刚松 P.rigida 、 加勒比松 P.caribaea 、 美国黄松 P.ponderosa 、 大叶松 P.engermannii 、 拟北美乔松 P.pseudostrobus 、 班克松 P.banksiana 、 扭叶松 P. contorta 、 矮松 P.virginiana 、 美国沙松 P.clanusa 、 辐射松 P. radiata 、 加州沼松 P.muricata 、 硬枝展松 P.greggii 、 卵果松 P. oocarpa 、 P.rudis 、 米却肯松 P.michoacane 、 香脂冷杉 Abies balsamea 、 欧洲云杉 Picea excelsa 、 加拿大云杉 P.canadensis 、 北美云杉 P.pungens 、 欧洲落叶松 Larix europaea 、 美加落叶松 L. americara 、 雪松 Cedrus daeodara 、 大西洋雪松 C.atlantica 。
     ( 2 )人工接种感病:红松 Pinus koraiensis 、 西部白松 P.monticola 、 糖松 P.lambetiana 、 柔松 P.flexilis 、 乔松 P. griffithi 、 油松 P.tabulaeformis 、 光松 P.clabra 、 辛松 P.pungens 、 华山松 P. armandii 、 华南五针松 P.kwangtungensis 、 云南松 P.yunnanensis 、 樟子松 P.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 台湾五针松 P. morrisionicola 、 粤松 P.fenzeliana 、 日本冷杉 Abies homolepis 、 萨哈林冷杉 A.sachalinensis 、 日本落叶松 Larix leptolepis 、 黄杉 Pseudotsuga douglasii
生物学特征:
        该线虫由卵发育为成虫,期间要经过4龄幼虫期。雌、雄虫交尾后产卵, 雌虫可保持30d左右的产卵期,1条雌虫产卵约100粒。在生长最适温度(25℃)条件下约4d1代,发育的临界温度为9.5℃, 高于33℃则不能繁殖。由卵孵化的幼虫在卵内即脱皮1次,孵出的幼虫为2龄幼虫。
        秋末冬初,病死树内的松材线虫已逐渐停止增殖,并有自然死亡,同时开始出现另一种类型的3龄幼虫,称为分散型3龄虫,进入休眠阶段。翌年春季,当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将羽化时,分散型3龄虫脱皮后形成分散型4龄虫,特称为dauerlarvae(DL),即休眠幼虫(耐久型幼虫)。这个阶段的幼虫即分散型3龄、分散型4龄幼虫在形态上及生物学特性上都与繁殖阶段不同,如角质膜加厚、内含物增多、形成休眠幼虫口针、食道退化。这阶段幼虫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加强,休眠幼虫适宜昆虫携带传播。
        松褐天牛在华东地区一般为1年1代;广东1年2-3代,以2代为主。在1年1代的地区,春天可见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虫明显地分布在松褐天牛蛀道周围,并渐渐向蛹室集中。这主要是由于蛹室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棕油酸等对线虫产生趋化活性。当褐松天牛即将羽化时,分散型3龄虫脱皮形成休眠幼虫,通过松褐天牛的气门进入气管,随天牛羽化离开寄主植物。松材线虫对二氧化碳有强烈的趋化性,天牛蛹羽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休眠幼虫被吸引至气管中的重要原因。在松褐天牛体上的松材线虫均为休眠幼虫,多分布于气管中,以后胸气管中线虫量最大。此外也会附着在体表及前翅内侧。1只天牛可携带成千上万条线虫,据记载最高可达280000条。当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时,大量的休眠幼虫则从其啃食树皮所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树。松褐天牛在产卵期线虫携带量显著减少,少量线虫也可从产卵时所造成的伤口侵入寄主。休眠幼虫进入树体后即脱皮为成虫进入繁殖阶段,大约以4d1代的速度大量繁殖,并逐渐扩散到树干、树枝及树根。被松材线虫侵染了的松树大抵是松褐天牛产卵的对象。翌年松褐天牛羽化时又会携带大量线虫,并接种到“健树”上,如此循环,导致松材线虫的传播。
鉴别特征:
        线虫培养:鉴定需要相当数量的雌、雄成虫,但在检验时分离到的线虫多是处于休眠阶段的分散型3龄虫(LⅢ ) ;有时虽可见雌雄成虫,但数量较少;而从媒介昆虫分离到的线虫则只能是被称为休眠幼虫(DL)的分散型4龄虫,因此,需将上述情况的线虫进行培养,以获得大量雌雄成虫供鉴定。
        真菌上的单异活体培养:通常用于培养松材线虫的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或多毛孢(Pestalotia sp.)。此外用镰刀菌(Fusarium sp.)培养松材线虫,效果亦佳。将真菌菌种接至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平板或试管斜面上,在25℃条件下经过4-5d,待菌丝铺满平板或斜面后即将经过表面消毒的线虫用吸管接到菌丝上。之后,在28℃条件下培养10-15d即可繁殖出大量线虫。用少量清水将线虫充分洗至小烧杯内备用。
        样木保温、保湿培养:将样木劈开、锯成小段,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清水,使木段下端浸在水中,木段上端用湿纱布覆盖,在26℃培养箱中培养3-4d,倒取杯底水液,亦可获得较多的雌、雄成虫。
        接种线虫的表面消毒:经分离后获得的线虫悬浮液用1500转/min,离心2-3min浓缩至离心管底部,吸去上清液,用无菌滴管将底部线虫液约2ml移至另一无菌离心管内,加入2ml双倍浓度的消毒液,轻轻振荡混匀,一定时间后再离心浓缩,重复消毒1次,再用无菌水换洗2次即可。
        消毒剂:松材线虫表面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3%双氧水,处理10min;1%升汞,处理5min;0.002%放线菌酮和0.1%硫酸链霉素混合液,处理5min;硫酸链酶素(1000μg/g)、金霉素(30μg/g)和匹玛霉素(pimafucin,0.63μg/g)混合液,处理5min等。  (2)临时玻片制作
        杀死和固定:将盛有线虫悬浮液的小烧杯置于65℃水浴中2min杀死线虫,经离心浓缩后即用三羟基乙胺福尔马林固定液(TAF)固定。
        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1小滴水,水滴大小以加盖玻片后恰好充满盖玻片下的空间为宜。在解剖镜下挑选经固定后的雌雄成虫各2条,摆在水滴中并使其沉没,从水滴的一侧缓缓加上盖玻片,避免出现气泡,用熔化的蜡烛或指甲油封片。
(3)虫体测计。根据德曼氏(De Man)公式分别测量虫体上各个特征器官的长短和位置,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一般雌雄虫各测20-60条,取平均值。
L=体长(μm)
a=体长/最大体宽
b=体长/头端至食道和肠连接处之长
c=体长/尾长(自肛门至尾尖)
V(%)=(头端至肛门之长/体长)×100%
St=口针长度(μm)
Sp=交合刺长度(μm)
(4)形态鉴定。成虫虫体细长,约1mm。头部唇区高,缢缩显著,口针细长,基部略微增厚,使口针基结清晰。中食道球卵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食道腺细长叶状,覆盖于肠背面。排泻孔的开口大致和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半月体在排泻孔后约2/3体宽处。
        雌虫热杀死后体态呈开阔“C”形。尾部亚圆锥形,末端钝圆,少数有微小的尾尖突(不超过2μm)。卵巢1个,前伸,卵呈单行排列,阴门开口于虫体中后部约73%处,开口处有后伸的宽的阴门前唇(阴门盖)覆盖。后子宫囊长,约为阴肛距的2/3。
        雄虫热杀死后体呈“J”形,尾端尖细,侧观呈爪状,腹部弯曲,为卵形交合伞所包裹(腹面观)。交合刺大,弓状,成对,喙突显著,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状。
(5)线虫的保存。经鉴定的松材线虫在许多情况下需保存备查。一般采用甘油缓慢脱水法,使线虫体内的水分充分为甘油所替代,之后,或在纯甘油中保存,或制成永久玻片标本保存。
        永久玻片标本的制作:将2-3ml线虫水悬液置于43℃烘箱中12min杀死;加在同一烘箱中预热的福尔马林-甘油-蒸馏水(8∶2∶90)混合液固定24h;加同样预热的苦味酸饱和液2滴后仍在同一烘箱内缓慢脱水。混合液不断地挥发,需及时添加放在同一烘箱内的混合液。为避免挥发过快,在盛线虫的玻皿上要加盖,或将玻皿置于培养皿中。这个过程一般需6-8周。
        制片时选择特征显著的雌雄成虫及幼虫各1条置于载玻片的纯甘油滴中央摆好并使其沉底。将3根粗细和线虫体宽差不多的玻璃纤维呈三角形排列在甘油滴的外缘,甘油滴的量以加盖玻片后不外溢为宜。用中性树胶或硬甘油明胶冻封片两次,待第一次封片剂完全干燥后再封第二次。
        TAF固定液保存:将热杀死后的线虫用TAF固定液固定后置于青霉素小瓶中保存,每隔1-2年更换一次固定液,亦能达到相对长久保存的目的。

搜索您需要的产品